那不勒斯故事3逃離與留下.jpg

 依序閱讀了《那不勒斯故事1我那聰明又出色的朋友》、《那不勒斯故事2新身分新命運》及《那不勒斯故事3逃離與留下》再次進入通衢大街的時光小巷,那些舊街坊、鞋店、雜貨鋪重新喚起兒時記憶,鄰人咆哮難解的家務事,身處喧囂卻無人通曉的心意。人生有太多掛礙無法對親人或配偶啟口,閨蜜成了難能可貴的出口。作者緩緩細述艾琳娜這名自傳性角色與莉拉之間的深刻友情,沉浸於故事時光中,使人悠然想起過往的片片斷斷,一些人,一些事。

 1960年代那不勒斯年歷經工運、法西斯份子與共產黨的互鬥、濫權暴行,社會動盪,牽動資產階段與勞動階級的命運。而艾琳娜自幼對要人命的辭彙:戰爭、瓦斯、工作、結核病、感染……等等,深入體膚記憶,直至成年後,政經與嚴峻環境的衝擊,使兩人走向不同的命運。

 《那不勒斯故事1你是我聰明出色的好友》細述艾琳娜與莉拉自小開始的情誼,互相啟發,互為對手的回憶,直到莉拉踏入婚姻。《那不勒斯故事2新身分新命運》談到女性抗拒自身命運,選擇屈從慾望的斷然棄絕性。那種飛蛾撲火般的境遇,咒罵與暴裂,挑戰人的自私與殘酷,使同時一起長大的街坊鄰居,轉變成命運的阻礙。卷一與卷二,艾琳娜失去愛情,莉拉背離了婚姻,兩人關係疏遠。卷三,莉拉離開丈夫的經濟掌控,成為勞工階級,捲入工會運動,生活條件緊繃。另一方面,艾琳娜成為作家,過著優雅的生活。孩子出生後,她陷入寫作事業與家庭照顧兩頭燒的困境,她的丈夫對此不予聞問。

 那不勒斯故事對於人物命運全景式的描繪橫跨三代。艾琳娜與莉拉兩人間互為鏡像的關係,作者對於人物的心理剖析與行動刻劃極為細膩。聰明的女性所受到的壓迫與成長過程,脫離不了以男性為主的義大利社會情勢,莉拉代表反傳統的女性,聰明、果敢、堅毅、勇於承擔,選擇經濟獨立,逃離了那不勒斯;艾琳娜也逃,她選擇的方式是努力升學,擺脫貧困,成為知識份子,遠離那不勒斯的市井生活。

 兩人對於新生活與舊家庭的崩解,字字掙扎,行行血肉。原生的家庭環境彷彿是無限的束縛,就算她們沒有在那不勒斯生活,整體社會的巨大變化與走向,無形中,又把她們兩人拉回了那不勒斯。莉拉與艾琳娜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裡,都可能出現我們的影子。

 作者藉由故事中的艾琳娜,提出為何要寫女主角努力擺脫生長環境的奮鬥,「坦誠描述人類經驗的必要性,每一個經驗,包括看似難以啟齒,我們連對自己都不提的問題。」包括求學階段、家庭經濟、男女關係、婚姻、工作,這些圍繞人生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產生的齟齬、爭執與紛端。

 莉拉象徵一種知性、創新、膽大、敢於反抗與改造的文化種苗,冷酷無情又精準帶來復甦的生機,相較於,艾琳娜据於傳統書寫位置,頑固堅守秩序,接觸政治與反威權文學以及有傷風俗的那不勒斯倫理。縱然,秩序顯然崩壞,兩相對照與拉扯不斷,景物依舊,人事皆非,那不勒斯這座城市裡的懦弱、風骨與抑鬱不安,建築倾頹與混亂,使得人們漸漸看不清事物的真相,艾琳娜認為,這個世界都是這樣。

 作者艾琳娜.斐蘭德的敘事節奏充滿耳熟能詳的日常,卻能提昇至一種膾炙人口的語境。前三部曲鉅細靡遺敘述兩個女孩自幼的成長故事,自傳性濃烈,枯燥冗長時,又突入關係的變奏,使心理性的張力如同棉織的網,柔和又充滿暴怒,牽動所有角色命運的軸心,讀來酣暢。

 

書名:《那不勒斯故事3逃離與留下》

作者:艾琳娜.斐蘭德

譯者:李靜宜

出版日:2017/8/25

相關閱讀:《那不勒斯故事1我那聰明又出色的朋友》、《那不勒斯故事2新身分新命運》及《那不勒斯故事3逃離與留下》、《那不勒斯故事4迷途的孩子》完結篇(2018年1月出版)

arrow
arrow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