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騎士文學在中世紀的影響大頗高,有抒情詩中的〈破曉歌〉以及敘事詩與傳奇故事為代表。
這首詩歌,我轉吳笛的譯文,再略修幾個較為順口的詞句後,如下:
【法國】荷拉瑪農《破曉歌》
一名騎士睡在他心儀的女人身邊,
在親吻間發出詢問,情意綿綿:
愛人啊,我該怎麼辦呢,愛人?
黑夜即將終結,白晝就要降臨。
我聽到巡夜人在高喊“離開”,
破曉之後,白晝便接踵而來。
愛人啊,倘若白晝和破曉
不再迫使情侶分道揚鑣,
那麼最好的祝福就是真摯的騎士
躺在他最動心的女人的懷裡。
我聽到巡夜人在高喊“離開”,
破曉之後,白晝便接踵而來。
愛人啊,世界上的任何痛苦和悲戚,
都比不上情侶之間的別離;
我自己能夠根據短暫的殘夜
來計算我們遭受的痛苦何等劇烈。
我聽到巡夜人在高喊“離開”,
破曉之後,白晝便接踵而來。
愛人啊,我得走了,可你必須記住:
我屬於你,無論我走到何處;
請把我永遠銘刻在你的心頭,
因為我雖然離去,心卻在此處存留。
我聽到巡夜人在高喊“離開”,
破曉之後,白晝便接踵而來。
親愛的,沒有你,死神就會將我追尋,
是愛情讓我忘記了我的全部生命。
我一定會回來的,盡一切力量,
因為沒有你,我如同死了一樣。
我聽到巡夜人在高喊“離開”,
破曉之後,白晝便接踵而來。
詩體中不斷重覆這句:我聽到巡夜人在高喊“離開”,破曉之後,白晝便接踵而來。與詩中不想與心儀的女人分開的心境,形成一個循環對照,具有詩歌的音樂性,包含一種斷不了的纏綿、掙扎,但巡夜人實在不可能半夜高喊"離開"這種字眼,比較像是敘述者內心的巡撫所發出的心音,也因此騎士文學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裡,許多都是虛構甚至非現實。
提到騎士文學,乃因此為中世紀法國文學肯定對現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為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繁榮打下基礎。1963年法總統戴樂高重設騎士勳章,表揚外國公民的名單之中,不少是知名藝文人士,像是《讓子彈飛》姜文、《活著》余華、知名導演李安在2012年也獲頒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