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讓美好世界轉動Let the Great World Spin
|
多年前,一個百無聊賴的夜晚,我們端坐在客廳觀賞奇人奇事記錄片,畫面播放短短一段關於雙子星大廈走鋼索人的報導。當時,這件事並未給年輕的我深刻啟發,只留一個殘影在腦海中,直到閱讀本書,菲利普‧珀蒂這個名字才被我記住。
小說家科倫‧麥肯藉由珀蒂事件牽動身在紐約這城市裡的每一位小人物的故事,人與人之間如同齒輪運轉的原理。兩齒輪間需要藉惰輪或鏈條使之運轉。齒數也決定齒速比。他把每一位人物都妙喻成其中的零件,比如:法官年輕時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世界的軸心、代代為妓的母系家族如同毫不起眼的惰輪,他們的每一個決定,在本身毫無體察下,牽引另一個人生命的轉動。科倫‧麥肯對於紐約的關愛是隱於故事的日常描述之中。他提到-
「這個城市沒有過去,這是城裡看不到許多紀念性建築物的原因。」
「有時候,妳必須去到非常高的樓層,才能看到過去對現在造成的影響。」
「凡是到這裡的東西,包含從日常生活底下爬出來的犯罪、暴力、善行的小小驚嚇,紐約來者不拒。」
他為沉默的力量發聲:越戰的遺族心聲、塗鴉客、種族主義、信仰、駭客等等,他們每天所做的事被資本主義巨浪吞噬,宛若站立在地上的人們,仰頭能看見的美好皆已侷限。
故事進行在一半,篇名多了兩個震撼字-讓美好的世界永遠轉動。走索人的純粹移動,隨心所至,沒有未來與過去,將自己的生命從一邊搬運到另一邊,找尋著他甚至意識不到自己呼吸的片刻。象徵用「新的可能」來超越「均衡」
我們其實可以是走索人,也可以是個惰輪,無論如何,時鐘、風扇、微風都讓我們清楚知道,這世界正快速轉動,我們所尋求的是一件美好事物的感受。
【書籍簡介】
原來,平凡的人生,也需要無比的生存勇氣…… 獎項肯定絡繹不絕的傳世大作: *美國國家圖書獎 我們跟著哭笑,因為我們也正踩在同一條鋼索上, 曙光乍現,一位神秘男子現身在紐約的天際線上。 觀看的人群中,有服務於貧民窟的修士,傾全力助人,自己卻因為愛情,而陷入信仰與欲望的拔河。也有來自各個階層的母親,群聚悼念死於越戰的兒子,卻發現悲傷是如此私密的回憶。還有渾噩度日的藝術家、憧憬真實戀愛的電腦怪客、脫離不了困境的妓女、用相機捕捉光影的男孩…… 這些人一起經歷當下的魔幻時刻,共同仰望天邊。他們的生活會起什麼變化?彼此會有什麼交集?透過十種不同身分與聲音,堆疊出對生命的想像,共同譜出一首扣人心弦的交響樂章。期望、失落、迷惑、孤獨、愛情、死亡,這些說著別人的故事,深沉悲憫,心碎卻撫慰。 *一部立體、充滿不同視角的小說,全新的閱讀體驗:由七○年代的紐約說起,透過世貿雙塔的走索事件,串起歷史和社會的元素。作者大膽使用各種書寫,凸顯角色的外在孤傲與內心渴望。 *獻給尋求安身立命的勇氣的「每個人」。 *電影由《星際迷航》製作人籌畫中,預定2012年上映。 *本書榮獲愛爾蘭文學交流會贊助出版。譯文經由作者審定認可。 作者簡介 科倫.麥肯 Colum McCann 歷史家寫大人物的小故事,小說家寫小人物的大故事。 一九六五年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已有七本著作的他,被譽為「最聰明、亮眼的文壇新星」。擅長書寫平凡人物的故事與情感,作品被譯成三十多國語言,文章散見於《紐約客》《巴黎評論》《GQ》《紐約時報》《衛報》《愛爾蘭時報》《德國時報》等國際知名刊物。 一九八六年,二十一歲的他,帶著一台打字機,還有寫出一部偉大小說的志氣,他來到了美國,開始寫作生涯。人生的磨難滋味,是成就偉大作家的必備養分,麥肯也不例外。當開始厭倦自己的文字時,他二話不說,騎上單車,開始尤里西斯般的流浪旅程。他造訪四十州,騎了近兩萬公里,聽了數不盡的故事,仰望了各地的星空。 《讓美好世界轉動》完成他勾勒二十多年的美國夢。該部小說除了獲得二○○九年美國國家圖書獎,也贏得了二○一一年的愛爾蘭都柏林文學獎。不凡的文學成就,讓他接連獲得愛爾蘭文學院士、法國藝術與文學勳章等至高榮譽的肯定。 麥肯認為,小說家是另類的歷史學家,探討細微渺小、沒沒無聞、不一定會被記載的時刻。因此身為小說家,有必要加以陳述記錄這些看似不重要、卻映照著我們今天的小小時刻。 譯者簡介 吳戚河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文字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