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女孩.jpg

/薩芙

太陽每一時刻只能照亮大約半個地球,黑夜降臨在另一面。即使身處白晝的時區,依然有許多角落是陽光到達不了的。我們身處的世界,黑暗籠罩的範圍遠遠超過光明。

瑞典犯罪小說的銷量穩定成長,成為風靡全球的口碑之一。比如《千禧年三部曲》龍紋身的女孩,這種三部曲的形式讓瑞典作家化為標竿,備受矚目的作品遍佈各國暢銷榜單。

《烏鴉女孩》也是這種形式。「耶里克.艾克索.頌德Erik Axl Sund」這個筆名背後,操刀的是兩人作家。一個是葉爾克.耶里克頌,另一個是霍坎.艾克索倫德.頌卡斯特,兩人都熱愛電音龐克,共同創作維多利亞.伯格曼三部曲:《烏鴉女孩》2010;《飢餓之火》2011;《皮媞亞的諭令》2012。並於2012年獲得瑞典犯罪作家協會學院特別獎。2015年,三部曲合併成一極具衝擊力的版本《烏鴉女孩》,繁體譯本分上下兩冊。

烏鴉女孩與龍紋身女孩共通點除了都是女性之外,第二共通點就是遭受性侵害。維多利亞有解離症,因童年遭受父親侵害,使她體內有其他人格出現。蘇菲亞的職業是司法體系的心理師,任務是當精神科鑑定及心理學家、輔導諮商師專家意見分歧時,她讓他們意見一致,做出最後裁決。

維多利亞的犯罪剖繪是整個故事最吸睛的一大亮點。

在《烏鴉女孩》第一部中,維多利亞年幼時,心靈飽受懦弱與憤怒兩種極端個性的衝突,認為所有成年男性都是骯髒、邪惡,誘發維多利亞被壓抑的黑暗人格。備受信賴的心理師蘇菲亞,藉由錄音分析維多利亞的惡夢與囈語,發掘不可思議的過往。故事中的女警探荷內特因為調查虐童殺人案與蘇菲亞有了交集。斯德哥爾摩市區陸續發現男童屍童,手段殘忍。荷內特面臨破案壓力,遭受職場歧視,工作量也使她與丈夫孩子疏離。隨著她與蘇菲亞互動逐漸頻繁,一明一暗,兩個殘缺又強悍的靈魂,讓讀者非常好奇兩人之間的後續發展。

德國精神鑑定師娜拉.塞美認為,「所有暴力犯罪嫌疑人和一般人在本質上的差異並不巨大。差別只在於每個人的處境與必須跨越的門檻不同。」也就是說,任何人面臨相同的處境時,都有犯下相同罪行的可能。

烏鴉是一種極為聰明,外表黑暗,行為兇悍的禽鳥,並常以腐屍、垃圾為食。從這個面向看來,烏鴉女孩便有了清除罪惡的寓意,使讀者對她自我設定的私刑正義,減緩道德上的不適感。

閱讀犯罪小說除了挖掘犯罪線索懲兇鬥惡的快感外,近年來私刑正義更是成為越來越多讀者,對人性黑暗與權勢掛勾所表達的失望下,一種必要之惡。讀者的焦點並不僅限於同情層面,激發更多的是,一種「幹得好」的替代心理。

「話語是心理象徵的載體」,小說的文字透過節情安排後,更有直接影響人心的威力。將人性染黑終究是危險的行為,故事中抹去大部分虐殺的實況,大大降低讀者對烏鴉女孩的厭惡,這其實是種選擇性的批判操縱,在第二部曲中是否有較大的轉變,是值得觀察的要點。

作家在故事中也嘲諷了斯德哥爾摩這座城市,說它「像年華老去的娼妓一樣忠心」。雖然美麗卻也詭計多端。「大屠殺、烽火與驅逐給她的歷史染色」。以犯罪小說快速成長的速度看來。瑞典似乎不像它給外界的觀感:福利好、犯罪率是歐洲其它國家之下。瑞典的黑暗面:政治、警察體系、跨國犯罪。虐童戀童案件。斯德哥爾摩沒有表面上平靜。至少,我們從小說中看不見。

本書保持北歐犯罪小說一貫的水準,我蠻期待下冊的後續發展。

 

書名:烏鴉女孩(上下冊)

作者:耶里克.艾克索.頌德

譯者:謝儀霏

出版社:小異出版

出版日:2017/6/27

arrow
arrow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