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靈的毒蘋果.jpg

/薩芙

  事件發生在1954年一個天色陰鬱,街頭滿佈大雨的英國聖靈降臨節週末,艾倫圖靈被發現陳屍於自宅臥室,床頭櫃上遺留有顆咬了一口的蘋果,房間充滿氰化物特有的苦杏仁味。作者大衛.拉格朗茲藉由負責偵辦此案的年輕員警寇瑞之手抽絲剝繭,一步步推理隱藏於案件背後的秘密。

  不過,這部看似以推理為架構的小說,實際上並不以推理圖靈的死因為主要目的,猶如謎題比謎底更迷人。全書以「悖論」與「人生的矛盾」作為誘發一切的開端,而這兩者就像糾纏於遙距的粒子,隱隱間相互影響。例如:吸引寇瑞進一步深究圖靈生平的說謊者悖論、觸發圖靈解決判定性問題的羅素悖論與哥德爾不完備定理,以及圖靈利用德軍密碼編碼上的矛盾來破解恩尼格馬(Enigma),這是恩尼格馬的漏洞,這正說明人們在隱藏秘密的時候,並不會刻意隱藏矛盾,或是沒辦法隱藏。

  「我們無法逃脫矛盾。矛盾似乎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我很喜歡這個說法。這就是哥德爾讓希爾伯特夢想幻滅之處:數學和邏輯推理永遠不可能完全擺脫不合理的部分。連擁護決定論的愛因斯坦也在量子理論(EX:測不準原理)中感到不安,然而真理會因悖論而暫時失去作用嗎?或許,這和量子的世界一樣,粒子在被實際觀察到之前,所有可能的概率是相互疊加的,但當粒子被我們用儀器捕捉到位置資訊的那一刻,所有的可能將會塌陷成為我們眼前的唯一狀態,這就如同無法同時看到硬幣的正反兩面。我們早已習慣真理的一致性。但,也許我們所認為的矛盾其實是正確的,只是這樣的正確存在於我們還未意識到的世界。

作者藉由寇瑞在調查圖靈案件中,觀照自身的家庭關係及他姑姑的同性關係。這當然也誘發了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思考問題的方式。並試著以客觀的語言,如:科學、數學、邏輯等等來敘說這世界該包容許多的不同,有些事,我們應該抱持著不論證對與錯(有些事是無法證明的),而非糾結於可能的悖論。

「物理學教我們不能用以前的方式看世界,時間、空間非絕對,許多從前被認為不證自明的事都是錯的,或是只有一部分為真。」

另外,圖靈認為,「機器不該被歧視只因它們與眾不同。」

值得一提的,作家大衛.拉格朗茲的手法確實有令人驚艷之處,彷彿讓讀者置入上個世紀的英倫時空。作家後記寫得絕妙,向圖靈微笑致敬。讀者習以為常的是,後記就是作家們談談自己的感觸或鳴謝,但大衛可不這麼做。

後記的另一種功能是對作品進行評價、評介、鑑定或考據等性質的內容。

這段後記使寇瑞這個角色活了起來,他的內心矛盾與欲望,真實自我的揭露,也讓整體內容的可信度大大提升。

雖然本書是以圖靈為謎題,但事實上,我還蠻喜歡書中這個年輕寇瑞內心的世界,聆聽他的內心對話與衝突,以及他所失去的一切。他在故事中存在的價值就是探求本身,比推理既定的歷史還更加迷人。按照故事尾聲的說法:「無論用多聰明的方式破解謎題,破解這件事,就剝奪了謎題本身的魅力。謎底本身多少消解了問題帶來的渴望。

讀者在圖靈的死亡迷霧中能尋找到什麼,除了必須試圖跨越過字義涵蘊的鴻溝,也許就是撥雲見日後,所留下的自我省思。

 

書名:《圖靈的毒蘋果》THE FALL OF MAIN IN WILMSLOW

作者:大衛.拉格朗茲David Lagercrantz

譯者:江淑琳

出版社:天培文化

出版日:2016/12/1

 
arrow
arrow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