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想你媽媽.jpg

  戰爭是謀殺,戰爭從未停歇。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俄羅斯的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是繼孟若後,第十四位文學女性得主。她的得獎作品非虛構文學,是口述歷史,是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頭一遭。記者經歷使她的複述寫法優美且語調柔和。以戰爭為主題的創作很多,主述大多是男性角度,她則為女人、孩子的角度提供了生命價值陳述。

 《我還是想你,媽媽》採訪對象是二戰期間,德俄交戰時,倖存者的口述記憶。戰時,他們只是2-15歲的孩子。這些孩子面對大規模的死亡、逃亡、分離、飢餓、疾病,那些畫面透過亞歷塞維寄的聚焦書寫,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苦難持續發出聲音,讓人們不會遺忘。

 即使是一場勝仗,也是以百姓失去的家人生命財產換來的。

 所有男人都上了戰場,十四歲少年手裡握的不是鉛筆,是步槍;學的是射擊,忘光了數學。昨天玩耍的「打仗」遊戲變成現實。車站列車載的不再是返鄉的遊客,車廂裡塞滿俘虜,目的地是集中營。就連母鷄都聽得懂「安靜!德國人來了!」認份的安靜下蛋。滿目瘡痍的土地,沒有能吃的食物,真正的食物。在一群孩子之中,只要有人喊媽媽,所有孩子都會跟著大哭。

 杜思妥耶夫斯基說:魔鬼同上帝在拼搏,而戰場就是人心。

 無辜孩子因戰爭流下的淚水,多年後,經亞歷塞維奇的紀實之筆,感受到倖存者在當時或後來對人的信任、愛與勇氣。這並不容易。

 2-6歲的孩子,戰後的記憶是情感的餘溫,緊握的是戰前生活的尾巴。奶奶的縫紉機、變成蘋果樹的爺爺、雪白的腦漿,害怕媽媽的頭也會突然變白……而有些孩子則是忘了「媽媽」這個詞,有些孩子出生後,從沒見過爸爸,有些孩子一生都在等著爸爸歸來。五歲的蘇夫朗科夫說他羨慕甲蟲,因為牠們總是能夠找個地方躱起來。

 7-13歲的孩子,戰後的記憶是灰暗的顏色,懼黑。紅色是死亡的顏色。他們的戰爭記憶裡留有最真實、殘酷的畫面。整個戰場留下廢鐵、未爆彈、土壤裡有挖不完的軀體、集中營殘酷的手段、整個村都是火海,沒有人活下來。有些孩子在死亡面前,只能看著事情發生,沒有了表情。

 亞歷塞維奇每本書都採訪超過好幾百人,花三至五年的時間整理,每本書的主題都緊扣大事件及集體受害者角度。很難想像她是如何讓他們說出這些回憶。聽說受訪者之所以願意跟她談心,是因為能感受到被傾聽。這樣的寫作者內心是母性的,從閱讀中,你無時無刻能從文字裡感受到平和與接受性,那些尖銳的傷痕都是治癒過的。

 若戰爭是男性的,那麼能治癒戰爭的是女性。

 《我還是想你,媽媽》的受訪者都是鎖定在戰時的稚齡回憶,既便是多聲部,卻也是同聲道,是一整個世代的記憶,是守護歷史的聲音。口述歷史正讓這些平凡人物所感受到的真實留存下來。戰爭的味道,軍用呢絨、火藥、腐臭,在這麼恐懼的環境下,孩子們仰賴媽媽的味道,烙餅、白糖、稀粥、花的氣息,讓生活不致於難挨,保有活下去的意志。

 戰爭在他們的童年所留下的陰影,讓所有世代警覺這難以撫平的傷痕。媽媽,在失親的孩子心中,悄悄驅除了他們露出的傷,媽媽所給予過的,他們帶在身邊,機靈地走在生命的路上。(文/薩芙)

 

書名:《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

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16/9/8

相關作品:

《車諾比的悲嗚》(馥林)

其它繁體中文版將陸續由貓頭鷹出版。

arrow
arrow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