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芙

  剛上七年級的孩子問我,「媽,我們是現代人,為什麼還要讀古文?」

  思古幽情,借先賢智慧,拿這些說服他,可不容易,要是沒找到好的動機,國文鐵定淒淒慘慘。正愁眉不展,剛好商周邀請我閱讀何執行長的新書《自慢7》,慢慢體會出一點玄機。

  《自慢7》裡的國學選文,精挑膾炙人口的篇章,十分眼熟、上口。知道的未必是全文,通常是其中幾句,才驚嘆道箇中巧妙。

  啊──原來知名的連鎖餐飲店集團命名,竟是出自李白〈將進酒〉的這一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果然是借先人之智。

  商賈如此,文人亦是如此。

  當代流行歌曲中的歌詞,有太多借鏡之處。作詞人跟李白借了送別詩〈宣州謝朓樓錢別校書叔雲〉,這麼長的文題,誰記得住,但是一看到「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就可以唱出〈新鴛鴦蝴蝶夢〉了。

  東風、青衣、惹塵埃、酒暖、離愁、鬢如霜。激發許多流行歌曲從這來。

  像我們不營商,沒填詞,讀古文何用?

  留心中的只有抒懷與砥礪了。

  好比「天生我材必有用」用以聊慰,再接再厲。

  兩代教育。清,林則徐說道:「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但這些都不是讀了就能通透的東西,是必須經一事,長一智的累積,會在某個年紀到來,才了然覺醒,因為有那麼幾句放在心上,碰到時,就會去翻出處與典故。

  我要孩子帶去學校讀。能提供他的動機先是,「如果閱讀測驗出來其中一篇,你就賺到了。別人不會,但你看過,你會。」

  我陪著他背課文《兒時記趣》的經驗是。背過的東西,多念幾遍,記憶就回來了。「余憶童稚時」的效果原來如此。古文特有的「聲韻」是其功臣,能朗朗上口,「疊字」短促韻律特別,尤以李清照的詞,就是有那麼幾句,到老都忘不了。

   背書趁年輕。雖說是短期效果,也算以短綿長的作法。國學的潛在力道,是在很長的日子之後才能領悟,修行在個人,為時不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慢 何飛鵬
    全站熱搜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