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芙

   簡短回顧勒卡雷不凡的經歷。18歲時,進入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擔任東柏林間諜;退役後,於牛津大學攻讀現代語,曾在伊頓大學任教法文與德文。1959進英國外交部工作,先後於英國駐波昂及漢堡大使館工作,同時開始寫作,1954年結婚,1971年離婚後再娶。他的每一段經歷,在系列作品中都有影子,特別鍾情筆下著名人物喬治.史邁利,至少出場五本著作後,才漸漸鬆手。

  大師對喬治.史邁利的情感,推測來自於他萌生退意的那幾年,直到確定專職寫作為止,人物外型靈感雖說是來自牛津大學院長葛林,內心風景多少來自本人經歷。

 

g筆下人物──史邁利的愛與死

 

  第一本1961出版召喚死者《Call For the Dead》一出場,史邁利就是六十歲的老頭子,矮胖失意,最愛的老婆安恩跟古巴賽車手跑了。

  即使新作《脆弱的真相》裡的新角色保羅.安德森(克特,60歲)跟托比.貝爾(31),依然充滿著內心分裂、精神壓抑,彷彿他真實人生處境。

 

保羅才沒有該死的妻子!沒有太太,也沒有女兒,保羅.安德森是個該死的隱士!

 

 外交官托比想參與祖國在帝國時代及冷戰後世界尋找自我認同的過程。要是讓他選擇,他老早就把英國的私立教育體系掃掉、廢止各類津貼,逼君王騎腳踏車代步。即使想這些搧動性念頭,他內心的苦幹者也很清楚,首要目標必須是在夢想解放體系裡面往上爬。

 

  保羅是克特出任務期間的假身分,他必須忘記家世、習慣、以任務身份重新生活,想反抗,也徒勞,是人性的受迫。托比是外交官,逼自己鐵了心執行諜報行動,犯罪意圖歸他。

  勒卡雷把托比寫成是「當代世界最畏懼的產物:一位單獨決策者。

  精準!貼切!這幾乎是勒卡雷的天賦,他寫,是因為真相必須背道而馳

  角色演進最大的進展──從史邁利之後,逐漸年輕三十歲、金髮、迷人、好身材!這恐怕都是詹姆士龐德惹的禍,要不是小說家伊恩.佛萊明,自1953年把龐德打造成時髦性感,史邁利會更早受世人青睞,貼近真實生活的二元性格,敏銳智識內斂,軟質內心專情,細心善於等待,就像妻子安恩曾以牛蛙形容史邁利,即便如此,仍表示:她從不後悔嫁他,要再選,還是他。

  史邁利成為人性派間諜代言人,其實委屈了十幾年。間諜的生活緊張,偽裝、假名、竊取情報、逃亡、恐慌,那有空跟美女談情說愛呢,勒卡雷要把「真相」寫出來!

 

  史邁利為主要人物出場的小說:

   1961 Call For the Dead舊譯本《召喚死者》,04年譯《死亡預約》

   1962 A Murder of Quality《優質殺手》

  

 

  史邁利真正從事間諜活動,著名的卡拉三部曲系列

     1974 Tinker,Tailor,Soldier,Spy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1977 The Honourable Schoolboy《榮譽學生》

     1979 Smiley’s People《史邁利的人馬》

  

  雖說出場,前兩本的史邁利所表現的是推理辦案──間諜+警探+命案。

  《召喚死者》中,史邁利調查的是外交部的芬南自殺案,偏偏被調為保防官的史邁利於芬南死前,兩人約在公園交談過,在詢問遺孀愛莎的過程中,晨喚時間一直存有疑點,這一切都跟東德情報員狄特有關。

  初試啼聲之作,就顯不凡之手,相當節制,著重分析,讀者進入容易。

  《優質殺手》史邁利已從特務局辭職,受託調查坎恩小學老師史黛拉命案。

  這兩部著作中,走的皆是本格路線。蒐證、訪談、破解線索。

  真正要看史邁利從事間諜任務則始自《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史邁利在圓場任務中,以反情報、臥底、出賣同志、收拾爛攤,把間諜這個古老的行業面紗,掀至高峰,打破上司下屬的信任關係。敵人可能是交付任務的上司,同事中,多的是窩裡反。然而,這些都不是最傷史邁利的打擊,打擊來自他最愛的安恩,跟敵人卡拉在一起了,這等同於宣告他第二次死亡。

 

g真相埋在巨巖下──脆弱,卻不可動搖

 

  在冷戰結束時,有些不善言論指出:大師啊,你是不是沒有別的東西可寫了?

  備受矚目與爭議《女鼓手》讓勒卡雷登上另一波峰,冷戰在其中至多只是遙遠抽象的存在,他把注意力貫注在猶太與阿拉伯民族爭戰。他透過關係,要見阿拉法特,還真的見面了。以傳統禮俗擁抱後,阿拉法特問:「您為什麼會來這兒?

  「我來此是為了讓我的手直探巴勒斯坦之心。

  阿拉法特抓起勒卡雷的手,壓向胸膛。「就在這裡!就在這裡!

  勒卡雷就是為了「真相」去寫作的。

  間諜的存在,始於戰爭,戰爭仍存,間諜不滅。

  到新作《脆弱的真相》的創作動機是為卡恩羅斯發聲。他是前英外交官,2004年對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武器情報發表無害證言,抵觸《公務機密法案》,想藉以開戰的英政府要他閉嘴,公聽會上,不得提國防部武器專家大衛凱利。故事裡的人物有諸多巧合之處直指此事件。

  也就是說:講真話,是危險的。

  可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故事裡的克特(假身份:保羅.安德森)跟外交官托比.貝爾即是碰觸英國政府這塊巨巖底下的骯髒事──「野生行動」

  女王的士兵,女王的大臣,這群賭徒暗地進行不法勾當,掌握情報的「道德後果公司」組織疑點重重,捉不到把柄。所有跟該事件有關者或無辜者,皆被肅殺或波及。

  「道德後果」四個字諷刺相當深刻,這樣形容吧,就像貼在後背上的箴言,只有當局者看不見。

  你沒辦法不喜歡勒卡雷。他太擅長寫真話,咬著舌頭講,所以讀者第一遍往往霧裡看花,等拋掉所謂的情節,就能聽到他真正想要說的是什麼。

  舉這一段吧。

  

  我們也當然不該試圖說服其他君主國家追隨我們可恥的榜樣。所以還是辭職吧。

  你正好就是《衛報》想找的人:又一個迷失在荒野中咩咩叫的聲音。你如果不同意政府政策,別留下來嘗試改變它。跳船吧,去寫你老是夢想寫的那本偉大小說。--摘自《脆弱的真相》

 

  本書讓勒卡雷又再一次表達,脆弱的往往是巨巖只壓住了一小塊眉角,每個人都看到了,當局那柴郡貓似的神秘微笑。

  令人難過的事實是──仔細體會大師的第一本書名到新作命名,一股難言之隱,呼之欲出──從事間諜活動,總是知道真相的脆弱,那等同於預約了死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