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不少時間跟楊‧馬泰爾的作品熱戀一場,他是個實驗性作家,喜歡把故事的真相放在最底部,你可以選擇相信或者單就故事的本身來回味。

這本書由四篇短篇集結。

印象最深刻的是〈死亡的方式〉

重覆了九次導向死亡的時間誤差

這種遞延,正好反映死囚面對刑前的心境,足具藝術性表現。

最後一篇〈永生鏡子公司〉即被詩化的小說體給分裂、震憾,

如此大膽,刺激我每一根神經。

 

衝擊力極強的框架故事。

我很喜歡問已讀過本書的閱讀者,你喜歡的是哪一部分?

事實上,楊‧馬泰爾在創作這個故事時,絕對有一番心境轉折。

故事分成三部

〈多倫多與朋迪榭里〉〈太平洋〉〈墨西哥班尼多胡阿瑞茲醫院〉

頭尾是帕帖爾先生海難前後的經歷,中段〈太平洋〉魔幻寫實的處理是他善於隱藏真相於層次下的考量。

從結尾他藉少年PI之口,不斷追問日籍調查員:「喜歡有動物的還是沒有動物的?」版本

這也影響他另一部作品留下必要的架構。

 

這本是他一直想完成的主題。一種使命感來完成。在故事中,以作家亨利的身分探討猶太大屠殺史實。「面對歷史事件,我們不僅要見證,也就是闡述發生的事、滿足逝者需求。必須詮釋並加以總結,才能滿足今時之人、滿足逝者後代的需求。除了歷史知識,我們還須具備瞭解的藝術。故事能引起認同,聯合大眾,賦予涵義。正如音樂是有意義的噪音,繪畫是有意義的色彩,故事則是有意義的人生。」P37

延留前作,藉動物部分達到諷喻,尤以結尾的部分-給古斯塔夫的遊戲。真的讓所有人體會歷史的殘酷。他做到了。

 

 

楊‧馬泰爾的書寫性格裡有一股毫不掩飾的強韌,會為他那種執著而感動。

不見得每位讀者能吸收他所釋放出來,既炫目又難解的故事謎團,

至少,在這趟閱讀之旅中,你總能尋獲想要的故事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