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開始,畢竟都只是續篇,而充滿情節的書本 ,總是從一半開始看起。-辛波絲卡-

目前分類:推理x犯罪x諜報X冒險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女學生奇譚.jpg

 

 這是一部帶點詭譎風格的寫實物證推理小說,故事進行於尋常的都市角落,充滿生活感。作者川瀨七緒以扎實的細節鋪陳取代華麗的佈景與目眩神迷的推理過程,反而讓讀者有種隔距窺視的臨場感。

 川瀨七緒刻意讓故事開篇始於一則怪異警告。開頭就給讀者下了奪魂心魄的文字蠱。人物初登場的出版社昏暗、凌亂,是個不被注意的社會暗角。主要人物線並不多,但都有異於常人的特點。推理案件中的書中書《女學生奇譚》有許多異於常理的文字描寫。這些許許多多的怪異與不合理,堆砌、造就怪譚的氛圍。有點像探究一張老照片裡,多出的一隻手或是一隻眼,非關靈異的原因。

 主角八坂是雜誌社特約撰筆記者,天生染色體異常,導致處理恐懼情緒的杏仁核萎縮而感受不到恐懼。乍聽之下似乎勇者無懼。然而仔細想想,失去恐懼的預警反而會避不開日常生活中的危險,其實是很糟糕的天賦。傳遞人體感官接收外界資訊,有兩條到大腦的路徑,其一是直接傳遞到杏仁核,這條路能夠引起快速、劇烈的反應。杏仁核主要是負責立即性的情緒反應,如恐懼。恐懼其實不是完全負面的情緒作用,它能幫助人類避開危險,增加生存的機率。八坂感受不到恐懼的特點,總會讓我聯想到電影《沉默羔羊》中被人魔開腦的實驗品,或是反社會人格的連續殺人犯,不知他何時會失去理性。

 八坂採訪的攝影搭檔,是一位行為不拘但實際個性膽小的高瘦女子,兩人在不同的細處各有堅持,使得推理的追尋與論證的過程扎實且縝密。故事採取書中書的架構,這本夾附警告字條的古書,是串聯整個故事的中心,利用古書內容所拋出的謎團煙霧,增加理解上的困難而產生不明的猜疑。視角線徑上採取跟隨主角的單一路徑,對話時有風趣。節情流暢,結構頭尾平均,頗能吸引讀者一路閱讀到底。

 有別於西方的推理小說,《女學生奇譚》散發日本社會中晦暗、壓抑的一面,如同秋末陰沉的昭和街頭,一場即將到來的清冷細雨。

 

書名:女學生奇譚

作者:川瀨七緒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鴉女孩.jpg

/薩芙

太陽每一時刻只能照亮大約半個地球,黑夜降臨在另一面。即使身處白晝的時區,依然有許多角落是陽光到達不了的。我們身處的世界,黑暗籠罩的範圍遠遠超過光明。

瑞典犯罪小說的銷量穩定成長,成為風靡全球的口碑之一。比如《千禧年三部曲》龍紋身的女孩,這種三部曲的形式讓瑞典作家化為標竿,備受矚目的作品遍佈各國暢銷榜單。

《烏鴉女孩》也是這種形式。「耶里克.艾克索.頌德Erik Axl Sund」這個筆名背後,操刀的是兩人作家。一個是葉爾克.耶里克頌,另一個是霍坎.艾克索倫德.頌卡斯特,兩人都熱愛電音龐克,共同創作維多利亞.伯格曼三部曲:《烏鴉女孩》2010;《飢餓之火》2011;《皮媞亞的諭令》2012。並於2012年獲得瑞典犯罪作家協會學院特別獎。2015年,三部曲合併成一極具衝擊力的版本《烏鴉女孩》,繁體譯本分上下兩冊。

烏鴉女孩與龍紋身女孩共通點除了都是女性之外,第二共通點就是遭受性侵害。維多利亞有解離症,因童年遭受父親侵害,使她體內有其他人格出現。蘇菲亞的職業是司法體系的心理師,任務是當精神科鑑定及心理學家、輔導諮商師專家意見分歧時,她讓他們意見一致,做出最後裁決。

維多利亞的犯罪剖繪是整個故事最吸睛的一大亮點。

在《烏鴉女孩》第一部中,維多利亞年幼時,心靈飽受懦弱與憤怒兩種極端個性的衝突,認為所有成年男性都是骯髒、邪惡,誘發維多利亞被壓抑的黑暗人格。備受信賴的心理師蘇菲亞,藉由錄音分析維多利亞的惡夢與囈語,發掘不可思議的過往。故事中的女警探荷內特因為調查虐童殺人案與蘇菲亞有了交集。斯德哥爾摩市區陸續發現男童屍童,手段殘忍。荷內特面臨破案壓力,遭受職場歧視,工作量也使她與丈夫孩子疏離。隨著她與蘇菲亞互動逐漸頻繁,一明一暗,兩個殘缺又強悍的靈魂,讓讀者非常好奇兩人之間的後續發展。

德國精神鑑定師娜拉.塞美認為,「所有暴力犯罪嫌疑人和一般人在本質上的差異並不巨大。差別只在於每個人的處境與必須跨越的門檻不同。」也就是說,任何人面臨相同的處境時,都有犯下相同罪行的可能。

烏鴉是一種極為聰明,外表黑暗,行為兇悍的禽鳥,並常以腐屍、垃圾為食。從這個面向看來,烏鴉女孩便有了清除罪惡的寓意,使讀者對她自我設定的私刑正義,減緩道德上的不適感。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殺互助會.jpg

/薩芙

費德力可.阿薩特這本《自殺互助會》和他的另一本中文小說《蝴蝶的心事》一樣,情節發展都難以輕易摸透。

故事以難解的懸念開頭,時而有非現實感出現其中,一些看似微小、不合邏輯的事物或是跡象,都是未知且神秘的伏筆,是吸引讀者閱讀的動力來源。阿薩特能夠在故事前段始終保持這樣的神秘感,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在未知中段與結局的前提下,過程中常會聯想到關於意識混亂而記憶錯置的電影,如《全面啟動》、《啟動原始碼》、《隔離島》等等。隱約感覺有外力想誘導或是挖掘泰德大腦中所埋藏的重大秘密。

阿薩特的故事特色是,出場的人物不會太多,不需要羅列關係圖,可並不表示可以輕鬆閱讀,人物間的演繹是他重要的技法之一。

在小說中的人物泰德,是個不可靠的敘述者。他的記憶及所說的話,真真假假。

作者把泰德的記憶裁切,重新打亂。藉由夢境、實物、心理諮詢去拼湊出不為人知的過去。該部小說的複雜程度在於角色混亂的陳述中,常常鏡射出過去記憶的實景或幻象,顛覆再顛覆。到最後,會讓人分不清現實或是夢境。甚至讓人懷疑,泰德早已陷入迷亂的意識中。

我們一生所有的記憶都是以只有大腦知道的連結順序儲存於內,如果不知道這個連結的順序,讀取出來的記憶畫面很可能會有如同超現實的幻覺出現,就像是怪誕的夢境。

試讀的部分書稿大約只有全書的三分之一,明明知道不該僅憑短短的篇章作出太多故事的推測,然而,進入阿薩特所建造猶如「牛頭人迷宮」的情節中,真的會不由自主地想找到那條指引出口的線頭,那可是連神話英雄忒修斯差點都要走不出來的幻境。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jpg

/薩芙

我始終認為,這個世界並不存在終極對錯的道德標準,因為人類始終是主觀的個體。

非常感謝臉譜給我這個試讀的機會。看過書籍介紹與正式閱讀前,我的內心有兩個渴望得知答案的疑問。一是為何要在面對社會分歧的情況下,替暴力犯罪嫌疑人做司法精神鑑定,這樣的必要性為何。二則是所謂的司法精神鑑定師也是人,在他們面對犯罪嫌疑人時,有何不帶主觀判斷的標準程序或是科學與醫學上的證據。

精神障礙犯罪嫌疑者的鑑定與法源倫理在台灣並不是太熱門,但在人口逐漸稠密擁擠的現代,卻是很難再迴避的問題。這是一本具有實務描寫並理性陳述的書,適合給對此類問題有疑慮或是興趣的讀者一讀。

作者娜拉‧賽梅是德國執業中的司法精神鑑定醫師,在閱讀她的這本《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鑑識心理學家眼中暴力犯罪者的內心世界》前,我們有責任先來了解德國與台灣對於有精神障礙的犯罪嫌疑人在法院判決後,進行保安監護與矯正治療的資源差異。這些後端的支援體系建立完成前,將德國的現況逕自移植到台灣,將會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在德國,具有精神障礙的犯罪嫌疑人在罪刑判決確立後,進入司法保護機構進行治療與隔離,有時會比判決的刑期來得更長。

另外,主張減輕或是免除精神障礙犯罪嫌疑人的罪刑,其思想與理論是來自於人道主義與法治國家的精神,這往往建立在相對富足的國家地區,因為社會必須提供巨大的資源來支撐這一切。然而人道主義可能無法凌越社會群體的生存,這條路明顯會是充滿挑戰的。

即使作為社會案件的旁觀者,面對 殘酷的刑事案件時,我們常會因恐懼而轉生憤怒。當我們得知犯罪嫌疑人可能會因精神鑑定的結果獲得減刑或是免除罪刑時,憤怒與恐懼有時會到達最大值。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克服感性情感上的波動,用理性的思考去看待,或許可以從懲罰真正的犯罪意識的責任主體"這點開始,去理解德國在這一方面所制定的法律。坦白說,大眾情感與法律判決的離異始終存在,在德國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國情不同,理解他國文化與道德觀,和理解後的不接受是可以同時存在的,這並沒有邏輯的矛盾與立場的衝突。一個自認理性的人不該設定與自身觀點不同的詰問方為非理性的,包含他所提出的問題。不然,也很容易產生意識的膨脹或是所謂專業者的傲慢。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敲幸福事件簿立體書封.jpg

/薩芙

  我就單刀直入吧!所謂獻給推理讀者的戀愛小說,到底是什麼樣子?

  小說作者石持淺海先生給了我動力去試著解開,心中一直存在的兩大謎團。

  • 創作多部出色推理作品的石持淺海先生,長篇小說不談,其中以《停在三樓》廣為人知的短篇中,是以轉折意外取勝的嚴謹創作,也就是詭計。而這部關連短篇作品裡,卻連背叛、情殺、恐佈情人這種常見的題橋段都沒有,那要邏輯推演的心理行動是什麼呢?
  • 日常推理算是各種「沒有屍體」推理故事中的清流派,也就是讀完不會不舒服或產生惡意念頭,還填補了生命的遺憾。像是食堂系列就是這樣。石持淺海先生挑了其中最難搞的「戀愛」小說,理由是什麼呢?

  故事看到最後,我明白了!(喂喂喂,這東川篤哉的梗吧。)

  請容我說明。

  男主角川端直幸的性格是「人畜無害派」,他提出分手一年後,也一直在想是否為錯誤的決定。就在此時的空窗期,他在書店遇到左手腕戴著兩只手錶的高野秋。他平靜無波的生活開始不一樣,「我後悔分手嗎?」、「抱有好感是否轉變成喜歡」、「這樣的我可以再深入瞭解她嗎?」。從一開始對戀愛的自我懷疑,藉由推理,擄獲交往到確定心意。這種以物推人的演繹其實暗埋玄機。從各個篇章中的關鍵找出謎團背後的意義。

  「紅酒」=外遇的滋味。(從一對男女各點一瓶紅酒的外遇心理學)

  「所屬之處」=歸宿(從走失孩子與父母關係中,推理原生家庭狀況)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熱衷獵書遊戲的十二歲女孩艾蜜莉,全家搬到舊金山,她破解了詹姆斯的魔術方陣,成為好朋友,好同學,好鄰居。同時間,獵書遊戲創辦人遇襲,艾蜜莉在尋書所獲的《金甲蟲》引來的危險步步逼進,奎斯林老師舉辦的密碼大賽引出不為人知的秘密,獵書與解謎交錯進行,他們能找到真正的精髓嗎?

  珍妮佛.夏伯里斯.貝特曼巧妙運用愛倫坡的生平與著作,再現青少年版的密碼風潮,結合閱讀、解謎、友情、冒險,娛樂性足。

  作者後記中提到幾點現實背景,例如;愛倫坡跟魯弗斯.葛斯華德有段恩怨。據說葛斯華德出錢讓愛倫坡寫評論,他以為愛倫坡會買單,寫點好聽的,豈料愛倫坡照實寫。他死後,葛斯華德用假名路德維格(Ludwig)寫了刻薄的訃聞。「愛倫坡前天在巴爾的摩死了。這消息讓很多人吃驚,但不會有什麼人因此傷心。」但很快就被人識破。真正讓人吃驚的是,他成了愛倫坡的遺產執行代理人,還在愛倫坡傳記裡攻擊其人格及捏造謊言。有意思的是,本書設定以海灣出版社執行長兼獵書遊戲創辦人葛斯華德,在新遊戲記者會前遇襲。他在出版界的地位相當於《查理與巧克力工廠》裡的威利.旺卡。作者安排葛斯華德的曾曾曾孫子,他特別用家裡節古騰堡專業印刷裝訂機親手製作出愛倫坡的《金甲蟲》,這本1843年出版,帶動密碼風潮的推理名作,他計劃讓玩家猜測遊戲內容,不料,在地鐵站被襲擊送進醫院,性命垂危。

  小說裡提到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藉由「獵書遊戲」被一一提及。玩家把書貼上追蹤條碼,藏在各處城市,尋獲者點數提升或翻倍,等級也是以名偵探設定,非常吸睛,讀起來興味盎然。像是:

  初級 偵探男孩百科布朗。唐納.索伯的名著。

  再升等 山姆.史貝德 《馬爾他之鷹》裡的硬漢偵探。

    本書主角艾蜜莉的遊戲等級:C.奧古斯都.杜賓:這個等級正是愛倫坡短篇《莫爾格街兇殺案》《瑪麗羅傑奇案》《失竊的信》出現的偵探,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偵探。

  最高級。你應該猜到了。沒錯。除了福爾摩斯,還能是誰呢?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爾摩斯與第五心.jpg

/薩芙

.西蒙斯是位鬼才作家,勇於挑戰題材。《福爾摩斯與第五心》就是大膽的創作,特別是請了兩位大人物入戲:一位是真實存在的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另一位則是大名鼎鼎,虛構卻近乎真實的夏洛克.福爾摩斯,兩人一起前往美國,解開政治世家亞當斯之妻,克勞芙的自殺疑雲。

光是這兩人組合就值得玩味。你也許會問,「華生到哪兒去了?」

真是個好問題。

「華生」跟「福爾摩斯」都是知名作家柯南.道爾創作出來的虛構人物,福爾摩斯的原型來自柯南.道爾的老師JosephBell,華生是福爾摩斯系列故事的敘述者,跟作者一樣同是醫生,1891年起,於英國岸邊雜誌刊登,銷量立即攀升。

.西蒙斯在書裡巧設一樁又一樁「一起來找碴」的虛構遊戲。故事中以亞當斯家族往來的政商名流作為小說裡的其他角色,包括國務卿、議員、作家、商人、探險家等,以1893年芝加哥博覽會為背景。即將展開的一場政治暗殺行動,福爾摩斯是否能及時阻止?

作者運用亨利.詹姆斯這個真實人物,加上柯南道爾筆下的虛構人物福爾摩斯,交叉進行虛構的考查任務,提出對原著角色的諸多疑點。

.西蒙斯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激發他的人,絕對是福爾摩斯,正確的說,是柯南.道爾。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薩芙

  心理驚悚、犯罪動機、法庭激辯,在湯瑪斯.H.庫克《審判》中原來是藝術品表面的雕花,很難只是純粹當個夜半失眠的讀者,而不去思索這場華麗的死亡背後,是不是一場哲學性的試驗。

  它的確有點野心,也試圖在娛樂小說的載體下,化解一段遭遇的難處:一場荒謬的審判。

  審判的開端源自於故事主人公山繆的妻子桑德琳,她絕美如畫的死亡方式。人們主觀認定,美麗聰穎的桑德琳沒有理由自殺,她看起來就像是個「被害者」,最大的嫌疑人是她的丈夫。

  不可思議的事實引爆了這場以死亡開啟的哲學自省。在一場又一場的開庭審訊中,引導對山繆這樣一個人物的主觀審判;另一方面,山繆的回顧與聯想,拒絕嚴肅正視悲劇,對生命所抱持的意見與淡漠的行徑,才是審判的核心。

  山繆的本質中,決定性的逃避到底是什麼?

  作者湯瑪斯.H.庫克的父親是一名退休心理醫生,他經常告誡兒子,「人類約10%的反社會、心理變態傾向,有更低或更高的學位,潛伏著邪惡。」

  山繆即是10%的代表,具文學教授的社經地位,反社會人格、孤高自傲,缺乏道德界線的男人。故事中的妻子桑德琳批評山繆寫的小說冰冷無愛,削去了裡面所有的溫柔。對山繆而言,妻子的死亡帶來的並非悲慟——我想維持她的美貌,否則乾脆完全消失——他的反應從周遭的人看來,就像個兇手,山繆始終覺得自己是心靈上的異鄉人。

  齊克果說:「最真確的沉默並非閉口不言,而是說話。」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好女人.jpg  

/薩芙

   這次寶瓶文化舉辦的試讀活動,是德國作家英格麗特‧諾爾的成名作品《Der Hahn ist tot》 ,Hahn在德文有公雞的意思,也是常見的姓氏,簡體版直譯為《公雞已死》原是文本第七章的一首法國卡農曲,繁體版則以女主角的性格出發,譯為《一個好女人》。英格麗特‧諾爾有兩項創作特質相當吸引我,第一是她專門於犯罪小說,筆下主角多為女性;第二是她的創作生活。由於主辦單位保留情節,以免試讀者爆雷,全書應是十一章節,我只收到六章。無法全觀之下,僅以試讀部分加上我所知的資訊,提供心得給大家參考。

  首先,本書主角羅塞瑪麗是一名五十多歲任職保險公司的單身女性,對四十開外的男子維陶德一見鍾情,在一次窺視中,她的機會來了,只不過她沒想到的是,這份幻想的幸福人生就像深陷流沙,越是用力把握,越是身陷其中。

  羅塞瑪麗是個好女人,外表維持得無懈可擊,職場功成名就,深獲信賴,家庭一直是空缺的選項。因此,維陶德的出現,使她從純粹的相思慢慢囤積成癡迷,看不出自己的行為有何錯誤,每一件新關連更加強化她內心所產生的妄想,以為即將填補自己的空缺,以為將要握有眼前的幸福,卻是崩壞的開端。

  這種偏執投射在不對的人身上,就是一條不歸路了。

  想到法國男人,就會想到浪漫;可是,想到德國男人,卻是糟糕的情人。有一個關於公雞的短故事是這樣的。

   一隻德國公雞在山坡上碰到一隻法國公雞,正要打起來時,發現山坡下面來了一群母雞。兩隻雞開始商量。法國公雞建議說:“我們倆現在就沖下去,一人分一隻最漂亮的母雞,如何?”不料,德國公雞斷然拒絕:“不,我們先制定一個方案,把她們包圍起來,一網打盡!”

 

  要是闖禍的公雞死了,也就沒有犯罪因子。由此看德國男子,便不難體會一份錯愛的毀滅性。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薩芙

 

  百年歷史的卡瓦荷公寓就像一般舊式獨棟,除了低於行情的租金,恐怖事件頻傳,各個房間編號內的硬體結構不對稱且複雜,黑光燈與七腳綠蟑螂,獨立於洛杉磯系統外的電力,特別是14號房門被鎖死,而管理公寓的資產公司卻避不見面。聯合其它鄰居展開對這棟建築的各項盤查,基石上詭譎的梵文,意外揭開一個驚人且無法想像的秘密,一百多年前,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職場失意的奈特.塔克無法忽視多如牛毛且不合常理的事物。怪的還不只是屋子,管理員及鄰居也是怪人大集合。這群毫不相干的天兵你來我往,逐漸凝聚。由於出場人物頗多,作者在這一點上掌握得恰到好處,性格分明,對通俗小說的情節安排到位,對話十足美式笑點。

  關於上鎖的房間,越是緊閉,越引人好奇。它是危險、未知、禁忌、隔離的,也是一種勿入、誤入的保護。生活中,時常可見這種禁閉方式,也徒增想像空間。14在中國由於諧音「實死」,代表不祥;在南美洲國家卻是吉祥的數。奈特發現的這扇門是災難的起點還是命運的終結,人類以科技挖掘的真相,人類本身能控制還是自毀一切,就像每一棟城市建築必備的安全門,14號門的存在更凌駕其上,可能是明天過後的最後一道防禦。

  作者彼得.克萊斯是個科幻迷,精於科幻與恐怖的各種元素,想像力相當趣味也有所依據,創造出卡瓦荷公寓迷漫一種異次元時空混沌景象,畫面感豐沛。結合冒險與幽默,使本書在緊張與詭異的超自然氛圍中,仍能保有輕鬆的閱讀興致,娛樂性足。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漫步)甜食控-100.jpg    

/薩芙

 

  這是一次相當有趣的閱讀經驗,是一場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思想戰,小說人物就是「間諜」。

  伊恩.麥克尤恩新作《甜食控》處處存在兩者之間攻防的軌跡。對於作家以及老經驗的讀者而言,小說開頭的第一句話便行跡可疑。

 

  ──我的名字是莎琳娜.符閏,約莫四十年前,我為英國情報局出了一次秘密任務。我沒能全身而退。一年半後,我被炒了魷魚,羞辱了我自己,也毀了我的情人(雖然他自己也難辭其咎)

 

  伊恩專注於敘事,細膩而優雅,諸多疑點立即挑起讀者摩拳擦掌等候他鋪排死亡、善惡與性的對立。未知的讀者幾乎是全副武裝進入閱讀行為,絲毫未發覺事情那裡不對勁,一直以為自己在讀的是一部「間諜小說」。

  精明的讀者在閱讀中,慣性地收集所需的情報(間諜的反射動作),毫不懷疑這是個故事──讀者代入莎琳娜的體膚之中,以為適應良好──存在某種文學信仰的天真,就像吃甜食一樣,味蕾需要滿足,感官需要刺激。而它也餵給你吃了。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倫.布克斯的小說一直勇於突破新的架構與形式。《我會回來找你》就是個繁複與膽大的驚悚新品種,它結合穿越與犯罪小說元素,挑戰與混亂讀者思維,提昇娛樂性質。

 

  故事描述一名三0年代的老派兇手哈柏殘殺波蘭工程師巴泰克之後,取得鑰匙及一幢可以來去自如各年代的「屋子」。屋子出現以他筆跡寫下九名閃亮女孩的名字,自此展開他的逆向獵殺。

 

  哈柏之所以老派,除了來自過去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外,他慣於取走被害人身上的物品放置下個被害人身上,藉由「屋子」時空穿梭,他會在女孩們青春期前毫無戒心的年歲與她們見面,送點小東西,預告我會回來找妳。等到芳華正盛閃爍耀眼,再結束她們的璀璨。其中一名倖存者珂碧僥倖逃過一劫,她加入報社當實習生,與當年報導她的記者丹恩共事,抽絲剝繭回到三0年代,展開扭轉時空的生死之戰。

 

  由於是時空犯罪,作者在故事線的安排上,分成哈柏以及倖存者珂碧所處年代的雙線交錯敘事,其間轉換多方視角(哈柏,被害者,目擊者,珂碧與丹恩)。但屋子的時空轉換有循環迴路,缺口的關鍵亦來哈柏與巴泰克的最初,要視破關鍵,得下苦功,對推理迷來說,容易上鈎,跌進時間的罩霧之中。

 

  破案要素:人證,物證,不在場證明。三項都顯示哈柏是個難纏又狡猾的罪犯。打破時間的線性思考,用迴轉的方式追蹤,如果死亡回頭再來,作者的巧心鋪排,聰明的筆鋒把高潮凝練堆疊至年代關鍵的時間點上,本擔心的時空收束問題,解決得漂漂亮亮且合乎迴路。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薩芙

   簡短回顧勒卡雷不凡的經歷。18歲時,進入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擔任東柏林間諜;退役後,於牛津大學攻讀現代語,曾在伊頓大學任教法文與德文。1959進英國外交部工作,先後於英國駐波昂及漢堡大使館工作,同時開始寫作,1954年結婚,1971年離婚後再娶。他的每一段經歷,在系列作品中都有影子,特別鍾情筆下著名人物喬治.史邁利,至少出場五本著作後,才漸漸鬆手。

  大師對喬治.史邁利的情感,推測來自於他萌生退意的那幾年,直到確定專職寫作為止,人物外型靈感雖說是來自牛津大學院長葛林,內心風景多少來自本人經歷。

 

g筆下人物──史邁利的愛與死

 

  第一本1961出版召喚死者《Call For the Dead》一出場,史邁利就是六十歲的老頭子,矮胖失意,最愛的老婆安恩跟古巴賽車手跑了。

  即使新作《脆弱的真相》裡的新角色保羅.安德森(克特,60歲)跟托比.貝爾(31),依然充滿著內心分裂、精神壓抑,彷彿他真實人生處境。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史蒂芬金在談寫作一書中提及,「我個人比較倚賴直覺,我的書比較重視情境而非故事,所以我也得以一直這麼做。」

  大師毫不保留透露他寫作的秘密,如此來看《有時候,他們會回來》金爺的第一本短篇小說,就能看到珍貴且原始的靈感火花,有些甚至未精雕細琢,就已經閃閃生輝,充滿無盡想像。其中,更有許多改拍成膾炙人口的熱門影視作品,讀一遍勝百本的划算啊。

 

  我手中的書稿是精選的十篇,另外誘人的十篇,最渴望目睹的十篇,得等中文版新書上市才看得到。僅就已讀的十篇談談感想,想法與約翰‧麥唐諾的引言想法一致,我們都最喜歡〈梯子的最後一階〉

  這個故事屬於內驚悚。採倒敘手法,從妹妹的來信中,使哥哥賴瑞想起年幼時,跟妺妹凱蒂在穀倉嬉戲發生的意外事件,事件導致妹妹成年後,那旋轉木馬似的生活中,仍相信賴瑞一定會做什麼想辦法解決的。

  成年後的賴瑞為什麼跟幼時不一樣了,因為世界從穀倉那塊小地方,往外移了,他原本救人的笨拙方式,行走社會捉襟見肘,當妹妹一直來信表示想見他一面時,他永遠都有忙不完的事。

  賴瑞內心的一個「什麼」出現了,那個「什麼」就是恐懼。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皇冠文化

壞女孩

The Wicked Girls

  • 作者: 艾莉克絲‧瑪伍德
  • 原文作者:Alex Marwood
  • 譯者:王瑞徽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14/03/31
  • 語言:繁體中文

 《壞女孩》惡之新生/薩芙

 

   二十五年前,四歲女孩克洛伊遇害,兇手是兩個未成年女孩,潔德與貝兒。

  二十五年後,一連串遊樂園年輕女性兇殺案,讓更生後的兩人,以新的社會身份──克絲蒂與安柏--重新相遇,隱藏內心多年的罪愆,引發出不可收拾的局面。

 

少年犯罪的共構心理

  故事背景設定於英國的海濱小鎮,潔德生於貧窮,貝兒繼於富裕之家,兩人的家庭背景懸殊,在鄰舍眼中,潔德是天生的壞胚,就算沒做什麼,大家也認定是她幹的;貝兒剛好相反,富裕使她外在印象良好,卻受父母冷落,在外犯些小奸小惡的事,尋找一起行動的夥伴認同。在外遊蕩所結識的克洛伊,他們的共同點都來自於問題家庭。

  這一群小少年就像被野放的生物,遇事是相當本能自我保護以滿足個人需求,過程中,遭遇家庭社會的殘酷,也學會殘酷。犯罪揭發後,警方、監護所、媒體沒留餘地給她們,甚至是以律法外的暴行來懲處她們。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獨步文化  

《殘穢》別住進那間房

 
  小野不由美,日本達文西雜誌去年票選最受歡迎女作家第五名。她的作品類型以恐怖小說為大宗,擁有一票類型愛好的死忠書迷。新作《殘穢》以及《鬼談百景》遊走於虛實之間,主要的素材來源便是讀者們的親身經歷募集,故事中,敘述者「我」的職業是作家,與小野不由美本人生活重疊性高,透過採訪、推論求證,具有某種程度的擴大聯想力,讀者閱讀前,請自行斟酌膽量。
  《殘穢》的故事起初發生在一間四層樓的公寓住宅,住戶久保小姐以讀者的身份向作家投遞,屋子裡有擦過榻榻米的聲響,而同棟住戶的屋嶋太太先前也向她反應似乎看見什麼東西從半空中垂落下來搖動著,經過該棟住戶繪聲繪影集結出來的結論──這的確是一棟「讓人無法久住」的房子。
  住得害怕的久保小姐不斷尋找搬離的舊房客資訊,不辭辛勞旁敲側擊,發現許多懸案,可是,這些懸案又與該棟房子,有些案發時間上的差異,並無法直接證明聲音的來源。唯一可能的推斷,那東西是會感染的。
 
◆有些房子住不得人,住的是……
  以前的房子有屋樑,現在的房子有水泥牆……
  有些房子住人,有些房子不止住了人……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來源:公視官網

 /薩芙

  公視昨18日起,周一至周四晚十一點的好戲《罪行》萬分精采,改編自德國久踞暢銷榜的同名小說,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是絕佳的說故事高手。忍不住再翻一次原著小說,忠實呈現,但再看一次文字更加掌握住核心的判斷關鍵。迷人的敘述,冷靜且具人性溫度,百讀不厭。

  好比篇章中的〈正當防衛〉爭議性大,律師與檢察官針對「正當防衛」與「防衛過度之虞」往來精采辯護,句句撼人。被告「有權保持緘默」,十二小時內,警方宣讀十六國語言的版本,被告依然保持緘默,直至預審法官宣判釋放,沒人知道他的名字。

  戲劇與小說各有優點,小說旋轉式的敘述與讀者的距離比較靠攏,被害人的背景可以充分瞭解、心理描繪則是戲劇較無法呈現完整的部分,畫面感則是戲劇較為優勢的表現,把結構重整連貫,段落結尾較為流暢,雖不完全相同,小說中較為刺眼的字,也被中文翻譯再修飾過,力道上的衝擊性還是有微妙的差異。

  我覺得《罪行》之所以令人讚賞,是對於「動機」的深入著墨,探討「動機背後」比破解「犯案手法」更來得柔軟,由律師觀點出發,專業立場的中肯扭轉職業形象,也有他們切面的觀察,有時聳肩一笑,有時令人發噱,獨到且一針見血。

  有句話說: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每個人都可能犯下罪行。手法是形式,而動機,警察依辨案經驗會說不外乎金錢與性,但如果我們聽到的是「愛」,那就令人惶惑了。

  不論小說或電視劇都有觀賞的新意處,還是一句話:百看不厭。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試讀《誰在門那邊》變調的戀曲/薩芙

 

  一個完美的情人,朋友與眾人眼中不可多得的萬人迷,神秘、細膩且無微不至,人人稱羨的幸福,一夕變調,愛到見骨的戀曲,白雪公主成了待宰的小紅帽,而且無法探討原因,離不開,無法呼吸、自由、只想逃。

  故事一開始,一具不見天日的屍體啟動緊張的神經;一場看起來難以強烈制裁的交叉質詢,埋下一股不安的氣氛。故事自此Y線進行,一條自2003年的凱瑟琳與李的相遇,一段甜蜜戀情,演變暴力凌遲;另一條是2007年患恐慌與強迫症的凱瑟琳重新展開的生活,因李的出現,再度陷入恐懼。

  沒遇過,永遠不知道恐怖情人是何模樣,本書當作警醒訊號,很有必要。只不過,看了之後,沒人敢從夜店認識對象了,怎知道對方會不會是下一個恐怖情人。

  熱戀中,女性最在乎的一件事──把對方介紹給朋友認識。

  這麼做是為確保女性選擇情人的眼光,但是,當這份眼光轉變成指證,連妳都會不相信自己。

  作者是位出色的犯罪小說作家,這部小說的成功源自她警察情報分析師的工作,讓她具備犯罪心理的深層瞭解,被害者現實與虛幻的自我質疑,細節描繪宛在現場,一切緊湊通過動作而來,每段對話的機鋒與轉折,讓人喘不過氣,最恐怖的是,越接近結局,越像一個惡夢般糾纏不休,差不多也患上強迫症了,沒把這本書翻完,根本不敢好好睡覺。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眼少女》新雨出版社 即將八月出版

 

 

   本書,以角色為名,表現出對形塑一名新形象偵探的遠大企圖,是不是能跳脫古板、擁有古怪個性、某些特殊僻好的形象,或者冷硬派性格。麻耶雄嵩選擇的主角是年輕稚齡、衣著復古、有著獨眼的女性偵探,把名字「御陵美影」當做名號傳承,切割成三代,把時序分為十八年前後,是漂亮的雙重縫合--人物、時間。在架構上,是具備巧思的。御陵美影這個角色正向與反向的雙重奏,膽大,有其風險,反向塑造易表現出視角的不可信賴,相反地,也能形塑人物內心亦正亦邪的複雜性,創造出獨特風格。

  麻耶雄嵩是榨乾人物的能手,配角種田靜馬,被多重運用--遲鈍忠心的助手、情人、父親、被害人、甚至還有緩頰場面。加上遺族表的人物複雜,命名也都以輩分字來區別,讓讀者進入容易。此外,作者也沒放過任何偵探要素,善意莽撞的警察、解謎、困局、迫使兇手認罪、解說案情,都老到、遵守本格,物理性推理通通都有,也就是因為這些,在第一部中,小說敘述與氛圍架構算無明顯隱藏線索與動機,也讓讀者一同陷入胡同般,對謎團十分不解。

 

  到此為止,讀者一直都認為自己在解謎,讀偵探小說,完全無誤,對於以理性來索取閱讀快感的讀者,其實在第一部,二代美影之父山科恭一遭遇不測後,被一連串人物關係進展,引起小小的不快,渾然不覺,圈套悄悄在眼下溜過。猛藥在後頭,第二部一開頭,打破所有的藩蘺,下巴沒辦法闔緊,訪查這麼多目擊證人,過濾細節及無關的誤導線索,顯然都徒勞無功!


文章標籤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白雪公主非死不可
  • 作者:妮樂.紐豪絲
  • 原文作者:Nele Neuhaus
  • 譯者:賴雅靜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08日
  •  

●打敗《哈利波特》!德國驚悚犯罪小說No. 1天后!
●四部作品同時霸佔亞馬遜書店驚悚小說排行榜前5名!
●本書熱賣突破100萬冊!高踞《明鏡週刊》排行榜30週、德國亞馬遜書店驚悚小說排行榜冠軍長達2個月!
●榮獲德國「2010年度最佳好書讀者獎」推理及驚悚類第2名!

十年前,一樁駭人的情殺案轟動了寧靜的小鎮阿騰海因。與托比陷入三角戀的兩名少女史蒂芬妮和蘿拉雙雙離奇失蹤,疑似慘遭殺害。雖然最後始終沒有找到屍體,雖然托比當晚醉得­不省人事,完全不記得發生的事,但仍被當成兇嫌定罪,整整關了十年。
十年後,托比回到家鄉,發現一切早已人事全非,在命案的陰影下,不但父母分居,父親的餐廳也關門大吉,他更要面對全鎮居民的敵意,甚至遭受死亡的威脅。幸好還有青梅竹馬的­娜蒂雅全力支持他,他更驚訝地發現在酒館打工的美麗少女愛梅莉竟然長得與史蒂芬妮十分神似!
警方在廢棄的軍機場意外找到了蘿拉的骸骨,刑警琵雅和奧利佛發現案情矛盾的疑點,決定重啟調查。然而他們越深入追查,小鎮上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隱藏在背後的黑暗祕密也­逐漸浮現。就在此時,愛梅莉突然下落不明,難道悲劇又將重演,白雪公主必須再死一次?......

作者妮樂‧紐豪絲堪稱德國出版界的奇蹟,她從只能自費出版的無名小作家,一躍成為驚悚犯罪小說天后,傳奇的程度完全不輸給《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她的小說情節綿密­,一筆一筆逐漸勾勒出嫉妒與背叛的主題,兩大主人翁奧利佛和琵雅警探更呈現出鮮活的人性,難怪德國著名犯罪小說網站krimi-couch的會員給予她全部四部作品的評價­都超過90分,更勝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和暢銷名家約翰‧葛里遜!

薩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